四十年前,提到汽车,天价、奢侈品,是绕不过的几个词。那时,拥有一辆车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弹指一挥间,依靠改革开放,依靠融入全球化,中国连续十年蝉联产销量全球第一,如今消费者可以尽情挑选全球所有品牌汽车。今昔沧桑巨变,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一句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78-1988:朦胧的汽车消费年代
时针拨回到1978年。轿车生产被严格抑制,全国上下,轿车、越野车的年产量不足5000台,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0.5辆,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1978年10月份,美国通用集团率团访问二汽(东风汽车集团前身),在双方探讨技术引进项目时,“joint venture”(中外合资)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汽车界。不久之后,邓小平做了“合资经营可以办”的批示;12月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曙光,一切都肇始于这个冬天。
在与全世界汽车厂商接触后发现,几乎没有愿意合资经营的车企,只有德国大众愿做尝试,大众汽车被奉上“神坛”的起点就在这里。大众集团前董事长哈恩博士,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组建。
除了器物层面上的成功,参考上汽大众的合资进程,《合资法》和《专利法》先后出台,中国汽车行业“天已破晓”。截止1985年,中国形成了中有上海大众、南有广州标致、北有北京吉普的三强格局,依维柯也开始在南京进行组装。上海大众第一款量产车型——桑塔纳,先后得到上海本地高层支持。1986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到北京要汽车技术人才,曾有长春一汽工作履历的他明白人才的重要;1988年朱镕基走马上任上海市长,在他的主抓下,桑塔纳实现100%国产化。以下为桑塔纳车型。
远在1500公里开外的广州,也有了自己的成名作,1986年,广州标致首款车型——505SW8旅行车,凭借加速性能好、马力强劲的特点,成为公检法部门的“标配”用车,至于它迎来历史上最辉煌时刻,已是3年之后,1991年的事情了;资历最老的合资车企自然是在首都,北京吉普引入的美国经典车型切诺基,便是当代SUV的开山之作。以下为标致505车型。
1978到1988,与合资车企的起步与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北方邻居苏联的依赖,伏尔加嘎斯24和拉达汽车是那个年代私车用户的第一选择,地理位置紧靠苏联的黑龙江更是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冬天坐拉达,夏天坐尼桑”,可以想见当年苏联汽车在黑龙江的热门程度。此外来自其他国家的轿车,也通过或正规或走私的途径源源不断涌进国门。以下为拉达汽车和伏尔加嘎斯汽车。
1989-1998:多金的汽车消费年代
1989年的那个夏天,小明同学站在校园门口,出神地看着一辆奥迪轿车缓缓驶过,望着那辆即将逝去的小轿车,他憧憬万分。这样的画面,在1989年,只要有车的地方就会重复上演。不过接下去的这个十年,这样的画面正在逐渐减少,国家开始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一汽、东风、广汽、北汽纷纷开始与国际汽车巨头合作,先后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车型,合资轿车开始闪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1989年,一汽组装出首批奥迪轿车,2年之后一汽奥迪正式生产奥迪100,“大小是个官,都做四个圈”,这款车成为当时机关单位最高档用车。整个90年代,奥迪与桑塔纳组合,带有深刻的“官车”烙印,甚至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1991年12月,长春一汽生产线上第一辆捷达A2轿车亮相,10个月后,东风雪铁龙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把两厢富康带到了中国。自此,汽车开始进入私人手中。不过,想要购入一款汽车,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一辆三厢夏利售价10万元,一辆手动挡富康售价20万元,进口雅阁售价40万元,进口富豪(沃尔沃)和凌志(雷克萨斯)售价70万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全国职工全年平均工资为5500元。在这个收入大背景下,两相对比,方见奢侈。
1989到1998的十年之末,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正式亮相。1997年,奇瑞发动机厂正式破土动工;1998年,吉利汽车第一辆量产轿车两厢豪情下线;同年,中华轿车项目在沈阳正式开工建设。在缺少政策支持的环境下,能够生存下来,艰难困苦发展至今,值得尊敬。再往后,上演的便是新世纪里的新故事。
1999-2008:爱面子的汽车消费时代
21世纪伊始,中国汽车业好事频传。2001年的初冬,暖意融融,卡塔尔多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汽车市场成熟的观念、规则、流程与资本,疾风暴雨般冲刷着中国汽车业深厚的计划经济烙印;同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方针写进第十个五年计划,汽车发展成为国家级规划,官车一统天下的格局彻底打破。
当时的车市有以下几款明星产品:上海通用赛欧,这款被称作“小别克”的车型主打“10万元家轿”,成为当时最火车型;远在北方的天津,拥有赛欧最强劲的对手——夏利2000,两者强强对垒;另外一家自主品牌吉利在费劲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拿到汽车“准生证”,吉利老大李书福可谓是汽车圈的“重炮手”,频频口出狂言,被人戏称“汽车疯子”,十年之后,吉利收购沃尔沃,而后又成为奔驰母公司最大股东,“汽车疯子”迎来了所有人佩服的目光。
此后两年间,纵看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新品牌、新车型层出不穷;汽车销售渠道,4S店模式快速兴起,并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2005年前后,单一的轿车消费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SUV、MPV、越野车、皮卡等车型进入大众消费清单。与此相对应的,诸如奥拓、夏利等小排量汽车人气逐年下降,爱好面子的中国人对空间感、动力性能表现出了特别的嗜好,长轴距是面子的最直观表现,“家”的观念开始灌输到车型中。是时候,放出神图了。
自此,汽车走进中国亿万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汽车实现完美转身,奢侈品光环不再,或许用一组数据更能说明: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444万辆,排名世界第六;2006年汽车产量为719万辆,跃居世界第三;2008年,汽车产量为935万辆,升至世界第二,在遭遇了地震、雪灾、油价高企、金融风暴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后,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汽车市场之一。
2009-2018:绿色智能的汽车消费时代
2009年,我国以1379万辆的汽车产量成绩排名全球第一,而后十年,全球第一的桂冠再未易主。站在2009年的时间关口,我们再次回看历史,从有车是个梦到买车是奢侈品,再到后来的选车是个难题,中国汽车业诸神归为,新兵雄起。2009年,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拉开序幕,作为新能源汽车元年,它将影响此后的中国汽车产业格局。
硬币的反面总有不一样的风景。在汽车业合资多年以后,很多人发现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并未让中国车企走向强大,反而像极了一条“通往依赖之路”:核心零部件极度依赖、技术极度依赖、设计极度依赖、市场极度依赖。2020年中国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借用足球解说的一句话,留给中国汽车产业“依赖”的时间不多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造车新势力、无人驾驶等的发展,中国汽车业似乎已经找到了一条光明之路。根据行业预测,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仅将是世界之最,而且将大幅领先任何一个单一市场两倍以上。面对这样的展望,我们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