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百度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正式发布,百度成为中国首家加入该赛道的企业。
同日,长安汽车官宣“质美智省新家轿”——逸达将成为国内首款搭载“文心一言”的量产车型。我们不难发现近些年国内各大互联网、科技大厂无不将自己的触角伸进了“造车大潮”中,有的投资布局,有的研发科技,有的服务车企,更有的亲自下场...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成为科技巨头们的下一个战场。
01 百度
文心一言——AI大语言模型
年初,ChatGPT爆火,到GPT-4版本已拥有数亿用户。此次文心一言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被与 GPT4 进行对比,但整场发布会没有实际演示,而是播放准备好的录屏演示,不免遭到了众多网友的吐槽,百度股价一度跌幅超过10%。
正如李彦宏所坦言的文心一言“不完美”,但他同时也强调“一旦有了真实的人类反馈,文心一言的进步速度会非常快”,我们期待它未来的迭代与惊喜。而长安逸达也将率先把百度领先的AI技术成果应用到汽车领域,后续百度“文心一言”,也将会通过软件升级的形式,搭载到长安逸达。
据李彦宏介绍,目前已有包括互联网、媒体、金融、保险、汽车、企业软件等行业的650家合作伙伴接入文心一言。单在汽车领域就有岚图、红旗、长城、东风、日产、零跑、吉利等多家主流车企加入文心一言的朋友圈。除了文心一言百度造车目前还有两种模式,一个是跟吉利合资成立集度汽车,百度控股;二是其研发的 Apollo 自动驾驶系统,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
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百度 Apollo 是百度面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的软件平台。是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系统,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分。
深度布局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此前发布的第六代无人车——Apollo RT6已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且成本只有25万元。
汽车智能化方面,Apollo在智驾、智舱、智图方面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是受到广大汽车厂商的青睐,据此前统计百度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在福特、林肯、凯迪拉克、别克、丰田、皇冠、现代、起亚、吉利、极氪、比亚迪等30多个汽车品牌的130余款车型上实现量产,累计搭载超700万辆。
集度——汽车品牌
背靠吉利与百度的集度于2022年6月8日正式发布了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JIDU ROBO-01。
探月限定版售价39.98万,共搭载31个智驾传感器,包含2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还搭载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双英伟达Orin X芯片,以及高通骁龙旗舰芯片8295,配置非常的豪华,同时ROBO-01与极氪001等车型一母同胞,也是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
ROBO-01的量产版车型将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付。根据集度最新的“2880计划”,计划在2028年全年交付80万台汽车机器人。
02 华为
华为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涉足汽车业务,最早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做起;直至2020年10月推出Huawei Inside(HI)模式,尝试和车企联合开发,提供自动驾驶软硬件、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2021年4月,又推出华为智选模式,更加深入参与产品定义和整车设计,产品进入到华为渠道销售。最终华为形成了零部件Tier 1(一级汽车供应商)模式、HI和智选三种模式。
零部件供应模式——Tier 1
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等,参与度较低。
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Tier 0.5
聚焦帮助车企造好车,合作方式为华为提供HI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SoC+OS),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该模式下,华为与车企联合开发,合作关系大大加深,从研发再到软硬件上车需要华为深度参与。但厂商处于研发的主导地位,华为并不占主动权。北汽极狐阿尔法S、阿维塔11便是这一模式的代表。
智选车模式——Tier 0
相比HI模式,智选模式车型“华味”更足,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该模式下华为在渠道和品牌上深度加持,参与程度最深,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且售卖车的利润由双方共同分配。
2021年4月,华为宣布与小康股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赛力斯达成深度合作,并推出了联名产品“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八个月过后,华为与赛力斯又合作推出了多款“AITO问界”品牌汽车,比如问界M5、问界M7;2023年华为又和江淮、奇瑞“好上”了,用的仍然是“智选模式”。
目前来看,HI模式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功。除了暂未上市并有传言终止合作的广汽埃安“HI”车型,2022年7月开始交付的极狐“HI”车型月销仅数百量,2022年12月开始交付的阿维塔截止2月销量勉强过2000。问界去年卖出了7.5万台,但今年1月交付4475辆,环比下滑55.88%,2月交付3505辆,环比下滑21.7%,连续两月出现环比下滑。月初AITO汽车在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的宣发中,首次使了“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AITO”logo也变成了“HUAWEI”,除了官方解释的深度赋能以外,很可能也是为了挽救销量的颓势。
从零部件起步,到HI模式、智选模式,再到如今的“生态联盟”,华为一步步加深与车企合作话语权的同时,咬死不造车,至于未来是否会官宣造车,我们拭目以待。
03 小米
相比于华为,小米在造车上走了完全不同的模式,小米选择了全资子公司+自己建厂造车,虽然速度慢了一点,但整车的体验完全攥在自己手里,以后无论是否实用小米品牌,都会是和小米强绑定的,而不是生态链。
小米入局造车已有两年,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年里小米都做了些什么:
小米造车主要节点
● 2021年3月30日(下午),小米集团董事会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 2021年3月30日(晚上),小米集团宣布正式进军造车领域;
● 2021年6月8日,禾赛科技完成超3亿美元的D轮融资,小米集团成为领投方之一;
● 2021年8月27日,小米集团以7737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Deepmotion(深动科技);
● 2021年11月27日,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马驹桥镇;
● 2022年4月11日,小米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
● 2022年8月11日,雷军发布了小米自动驾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一体化的泊车智能解决方案;
● 2023年1月6日,有媒体曝出小米正同时研发两款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中型溜背轿车;
● 2023年3月6日,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新车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不难看出,小米已经花了大把的钱用来投资各类相关产业,同时招揽了大量人才,在造车上也宣布了自建工厂、全栈自研自动驾驶、安排冬季路测等,所以——
车长什么样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过,供应商违规曝光的MS11车型设计图,也是让小米汽车还未量产就实现了+1000000的利润收益。
这款车网传定价或将在25-30 万区间,定位中高端,为轿车车型,电池低阶用400V平台+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高阶用800V平台+宁德麒麟电池;电控则使用的联电和汇川。这意味着,小米在三电这一关键硬件上尚未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而是通过Tier1供应商采购。
除了造车本身之外,小米在未来还有诸多挑战需要面对。继为年轻人带来第一台手机之后,小米能不能延续辉煌战绩,为年轻人带来第一台汽车,我们期待上市的那一天。
04 阿里
相比于上面三位,阿里的模式更“轻”,车联网领域与上汽合资成立斑马智行,2020 年 12 月,阿里又出资18亿元与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共同成立了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智己汽车。
除了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两个层面给予底层的技术支持外,阿里对于“造车”并没有特别热衷。
05 腾讯
而与小米、百度、阿里、华为涉足汽车业务的模式不同,腾讯则坚持完全以供应商的身份助力合作伙伴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不造车、不做硬件,只做智能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助手和赋能者。
去年腾讯公布“车云一体化”战略布局,并将其拆分成了3个层面:
三个层面
在车端,腾讯推出智能座舱TAI、智驾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车载小场景等产品及能力,助力车端智能进化;在手机端,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并推出微信“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汽车场景的连接;在云端,腾讯推出覆盖汽车从研发、制造、营销、运营、车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
(腾讯汽车云面向汽车产业五大场景提供助力)
当然了腾讯除了以上内容,还是围绕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多项投资的,从上游到下游,覆盖面极广,包括整车、网约车、供应链、汽车电商以及后市场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如今的腾讯智慧出行服务已经先后与奔驰、宝马、奥迪、一汽、长安、现代、长城等超过100家车企及出行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腾讯车联TAI业务合作车企)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越发成为智能汽车的命脉,产业核心竞争力也开始从机械能力转向软件与服务能力,纵观腾讯的布局,即使腾讯不造车,未来在汽车行业也将大有作为。
06 大疆
作为无人机界当之无愧的领航者,其实大疆对自己的定义是机器人公司,所以从无人机领域进入到智能驾驶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大疆车载起步于2016年,系大疆旗下智能驾驶业务品牌;2019年建立首座车规级智能制造中心,并开始按照车规级标准进行检测、认证;同年大疆与五菱确认合作,并内部明确了作为智能驾驶领域Tier 1的定位。上个月大疆车载上新了新版官网,将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矩阵更新为主动安全、行车辅助、泊车辅助、记忆泊车、记忆行车、跨层记忆泊车、领航高速、领航城区8类功能产品。
与其他很多企业不同的是,大疆在技术方案上选择偏重视觉传感器,有意避开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这些成本极高的部件,这也是大疆车载得以实现“高性价比”的原因之一。市场层面来说大疆是想把在无人机领域低价走量的经验复制过来,先用最低的成本把产品做出来,让消费者感受到智驾是什么,不走预埋硬件,再OTA的路。
此前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2023款KiWi EV上已经配置了大疆车载供应的主动安全、行车辅助、泊车辅助等功能。近日,该车型迎来首次OTA,正式开放了记忆泊车功能。
除此之外,更多搭载有大疆车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不同品牌不同配置的量产车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有望在不久后与消费者见面。除了以上大厂之外,其实还有很多企业选择了以“投资”这个更为简单的方式进入汽车领域:哪吒汽车背后有奇虎360和宁德时代;理想汽车背后有美团和字节跳动;极氪汽车背后有B站;威马汽车背后有百度和腾讯;蔚来背后有京东、腾讯、联想、小米和百度;小鹏汽车背后有阿里巴巴和小米。
科技时代的背景下,智能汽车赛道上的造车门槛已经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绕过了技术上最困难的发动机一步,加之现在的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科技背景、充裕的资金支持以及创新性思维,在智能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当然了,在群雄混战中,互联网巨头究竟能否从中分走一块蛋糕,最终还是要看其在造车技术与产业布局上有没有真本事。